程序员的沟通之痛
去年底看到陈皓(酷壳博主)写了篇很好的文章《技术人员的发展之路》,里面提及职业发展的一定阶段,也许你会碰上一些复杂的人和事,这种情况下他写道:
这个时候再也不是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而是,code is cheap, talk is the matter!
这里的 talk 其实就是沟通,近年来发现沟通越发成为一件重要的事。在近期的工作中也会观察到一些沟通问题,比如跨团队开会沟通时发生的一些分歧与争论。作为程序员的我感觉沟通一直是一个痛点,所以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关于沟通的问题,下面就写写我的观察与思考吧。
木讷与沉默
这两个名词似乎已变成了程序员的标签,它们形象地体现了程序员在沟通中的表现。在程序员的世界里,沟通可能包括:与产品经理沟通需求、与同行交流技术、与外行交谈,还有与同事分享工作与生活的趣闻等。
有些程序员在分享趣闻与谈需求或技术时的表现大相径庭,刚才还是一个开朗的小伙突然就变得沉默不语了。沉默有时是不想说,特别在沟通需求时,程序员心里想着:与其扯那么多,哥代码都写完了。不就是一个小功能吗,默默无言,笑而不语的就接下了,想着赶快结束去写代码了。
程 序员写出的代码本应该是公司的资产,但现实是代码这东西是同时带有资产和负债双属性的。Linus 写的 Linux 或者 @antirez 贡献的 Redis 里面包含的代码是极好的资产,但大部分我们沟通不充分的需求,最后基于此写出来的代码都是负债大于资产。最后,往往是出来混都是要还的,不是自己还就是别 人来还。
程序员可能会争辩道,与人沟通本来就不是我们所擅长的,我们并不是因为热爱跟别人聊天才做软件开发这一行的。这个言论很有迷惑性, 我早年一度都是这么认为的。当年毕业去找工作,外企如日中天,去了当时心中的很牛的 IBM 面试。面试过程中大部分的交谈过程我都记不清了,就一个问题至今很清晰。面试经理问我:你是喜欢多些跟人打交道呢,还是跟电脑打交道?当时的我毫不犹豫的 回答喜欢跟电脑打交道,喜欢编程写代码,而且自觉我也不擅长和人打交道。
然后,我就被淘汰了。后来我才明白了,其实当时的这类外企挂着招软 件工程师的名义,实际需要的更多是具有技术背景和理解的售前技术支持,因为在国内它们基本就没有一个真正的研发中心。如今我认为,即便你仅仅只喜欢写代 码,那么和人的沟通能力依然是你跨不过去的瓶颈。写代码本身就是一种沟通,一种书面沟通。
程序写出来是给人看的,附带能在机器上运行。
–《计算机程序的结构与解释》
沟通从来都是个问题,书面沟通同样困难。
争论与无奈
程 序员产生争论的地方多半都在和同行的沟通中,想必很多人都和同行有过关于技术方案的争论。我自己就曾在过去多年的工作中和同事有过技术方案之争,得到的教 训可以建议给技术经理(主管)们:不要让两个都觉得自己很牛的程序员去同时设计一个技术方案。不巧,你已经这么干了并得到了两个不同的方案,那么记住,就 别再犯下一个错:让他们拿各自的方案去 PK。
既然分歧已经产生了,为了避免无谓的争论,该怎么解决呢?
以理服人
首 先,把握一个度,对事不对人,切勿意气用事。有些技术人之间的分歧点是非常诡异的,这可能和技术人自身的洁癖、口味和偏好有关。比如:大小写啦、命名规则 啦、大括号要不要独立一行啦、驼峰还是下划线啦、Tab 还是空格啦,这些都能产生分歧。一旦处女座心态爆发,很可能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你因为“该怎么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一些形式问题”与他人产生分歧,那么在很多情况下,你最好先确定分歧点是否值得你去拼命维护。这时,你需要判断一个技术的「理」在什么地方,这个「理」是你值得拼命坚守的底线不,用这个「理」能否说服对方吗?
我所理解的技术的「理」包括:先进性、可验证性、适配性(和团队)、时效性、成本和收益。另外一些不合适的「理」包括:风格、口味、统一、政治。
不过有时候,有理也不代表就能搞定分歧,达成一致。林子大了,不讲理的人也是有的,那么下一步。
以德服人
分歧进入用「理」都无法搞定时,那就是应了那句古词:“剪不断,理还乱。”。这时继续理下去,不过都是互相耍混了。
「理」是一个客观需要双方去认可的存在,越理越乱说明双方至少没有这种客观一致性的基础,那就找一个主观的人来做裁决吧。
德,谓之德高望重,是否有一个双方都认可的人来做裁决,这个人通常就是所谓经验丰富的老司机了,比如架构师之类的。这类主观裁决也不一定能让双方都满意,有时实力相当的技术人也容易产生类似文人相轻的状况。不过看在老司机的德面上,也能勉强达成一致。
老司机裁决最好站在他所认同的「理」的这个客观存在上,这是最好的,不过这也取决于老司机的工作素养和价值观了。
以力服人
最差的状况就会走到这一步,特别在跨大部门的沟通中。技术方案无法达成一致,也没有一个跨两个部门的有德之人可以转圜化解,就会升级到这个地步。
最后就是靠粗暴的权力来裁决,看双方部门老大或老大的老大,看谁更有力或给力。一般来说非关键利益之争实在没有必要走到这一步了。
认识与改变
做出改变的第一步是要能认识到,否则改变不可能发生。程序员会认识到沟通很重要,有时会比写代码更重要吗?程序员著名网站之一 StackOverflow 的两位创始人 Jeff Atwood 和 Joel Spolsky 都对此有正面的认识和见解。
Jeff 说:
成为一名杰出的程序员其实跟写代码没有太大关系。
做程序员确实需要一些技术能力,当然还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但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Jole 的观点:
勉强过得去的程序员跟杰出程序员的不同之处,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种编程语言,也不在于他们谁更擅长 Python 或 Java。
真正关键的是,他们能不能把他们的想法表达清楚,杰出的程序员通过说服别人来达成协作。
通过清晰的注释和技术文档,他们让其他程序员能够读懂他们的代码,这也意味着其他程序员能够重用他们的代码,而不必重新写过。
要不然,他们代码的价值就大打折扣了。
按照程序员解决技术问题的习惯,就是对大问题作拆解,我们也对沟通作下拆解,它包括三个方面:
- 内容
- 方式
- 风格
从内容看,即使你想沟通的本质是同一样东西或事情,但你需要针对不同的人准备不同的内容。比如程序员和内行与外行谈同一个技术方案,内容就是不同的。这里需要发挥同理性和换位思考的能力。Paul Graham 曾在他的书《黑客与画家》中写到:
判断一个程序员是否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看他怎样向没有技术背景的人解释技术问题。
换位思考本质上就是沟通技巧中的一种。
从方式看,沟通其实不局限于面对面的谈话,面对面交谈是一种形式,书面写作又是另外一种形式,连写代码本身都是在和未来的自己或某个你尚未谋面的程序员沟通。对于程序员确实有很多都不擅长面对面的沟通形式。
面 对面沟通的场景是很复杂的,因为这种沟通中交流传递的载体不仅仅是言语本身。你的眼神、姿态、行为、语气、语调高低,甚至一种很虚幻的所谓气场,都在传递 着各种不同的信息。而大部分人都不具备这种同时控制好这么多传递渠道的能力,我们经常通俗的说是缺乏控场能力,这里面隐含着对你其他能力的要求,比如:机 变、思维的活跃度与变化等。
从风格看,交谈风格和写作风格可以是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比如:「小道消息」的作者 Fenng(冯大辉)的文字风格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是简短、尖锐和犀利的,但据说(来自知乎评论)其私下的面谈风格完全与之不同。
因而,沟通之难在于清晰的传递内容和观点。当你要向其他人详细解释某样东西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你有多无知,于是,你不得不开始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体会:
- 你只需要尝试写点你自认为已经熟悉掌握的技术,并交给读者去阅读与评价。
- 如果你的公司晋升采用一种述职答辩的方式(现在很多互联网公司采用),你就会体会到这一点。
我 每次写完一篇技术文章,都会发现一些漏洞或者 bug,主要出现在我总觉得我想表达的东西没有足够清晰或是有歧义,或漏了一些。但文字不像代码,你搞错了一些东西,漏了几个字符,编译器或运行环境会给 你扔出几个警告或错误,或者干脆就不让你运行。所以也很难像写代码一样去反复重构和优化文字。
…
江山易改,本性难易,有时候我们做不到就在于这一点。
如何更好的沟通对我也是一个很难的挑战。不过若能通过本文,让你了解到这种处境,即使还无法做出任何改变,但仅仅是了解了这个事实,也可能会让你感受好些。
你也许感兴趣的:
- 产品经理如何不被程序员们嫌弃
- 【外评】电脑从哪里获取时间?
- 【外评】为什么 Stack Overflow 正在消失?
- Android 全力押注 Rust,Linux 却在原地踏步?谷歌:用 Rust 重写固件太简单了!
- 【外评】哪些开源项目被广泛使用,但仅由少数人维护?
- 【外评】好的重构与不好的重构
- C 语言老将从中作梗,Rust for Linux 项目内讧升级!核心维护者愤然离职:不受尊重、热情被消耗光
- 【外评】代码审查反模式
- 我受够了维护 AI 生成的代码
- 【外评】Linux 桌面市场份额升至 4.45
你对本文的反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