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项目经理让程序员买包烟”这个需求说起
作者:莫西儿
编程语言,它终归是一门语言,只是它的使用者是电脑软件和硬件。
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对于需求理解的思维体系、语言体系、语言上下文环境不同。
比如这个需求:一包中华45元,产目经理给你50元,让程序员去买包烟把找的5块钱拿回来。
产品经理觉得非常简单,一句话的事。
而对于程序员而言:
- 50元是不是假钱?
- 如果不是假钱,去哪买烟?
- 如果去西安买烟,西安卖烟的地方关门了?是回去给产品经理说卖烟的地方关门了还是一直找,直到找到一个没有关门的卖烟的地方?
- 如果这里的一包中华是40元,或者一包中华是50元,买不买?不管多钱都买?还是征求产品经理同意后再买?
- 怎么判断买的烟不是假烟?还是不管真假买了一包中华就算?
- 买了之后是邮寄给项目经理?还是自己给带回来?还是让顺道的同事给捎回去?
- 如果买回来买的是50元一包的中华,产品经理嫌贵了怎么办?如果买回来的是40元一包的中华,是给产品经理退5元钱还是给他退10元?
- 如果产品经理一定要45元的中华怎么办?
- 如果产品经理突然不想要这烟了,让你退回去怎么办?
- 如果卖烟的人不退怎么办?
- 如果产品经理让你退了重新在别的地方买一包怎么办?
- 如果卖烟的老王退了,但是再没有别的卖烟的地方了怎么办!
- 如果又找到一个卖烟的地方,并且一包中华也是45元。带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听说你是从西安买的,他要抽北京买的烟怎么办?
……
你会发现问题没完没了。
这会你可能会说程序员太死脑筋。错!产品经理所说的,中华45元,给你50元,买完找5元。这句话是建立在一系统上下文语境,人类生活习惯,生活常识当中的。产品经理的潜台词是说找最近的有卖烟的买一包45的不是假烟的中华烟,找的五块钱给我。
而对于程序语言,还是开头那句话:编程语言是一门语言,它的使用者是软件和硬件。对于计算机而言,它没有情感,不理解人类的这一系统语言环境,生活习惯,生活常识。
它只严格按照它的语言规则,编译原理一步一步,老老实实,丝毫不露地往下执行。
如果没有分歧,一切妥当。
如果有分歧,完蛋了。
人类千百万年来进化形成的临机应变,相机行事等等这些本能,计算机及编程语言一丁点不具备。它就认准程序员写的程序,就乖乖地听你程序,指哪打哪。
所谓的人工智能也只是程序员把每一种可能,人类面对问题所会面对的问题事先写好程序语言录入进计算机。
如果意外在之前所料之中,程序完美执行,如果意外所料不及,那就是BUG,就是错误。而这些BUG和错误都要程序员去一点一点补充产品经理所谓“需求”之外的所有潜台词。
这是在需求确定的情况下,如果程序员正在买烟的路上,产品经理打电话说,剩下5块钱回来再买瓶水。那之前所有的逻辑程序员又得再执行一遍。如果产品经理过一会又打电话说再买个面包。。。那就折腾死程序员了。
从需求方面说完,再从程序员编码实现方面来说。
还是刚才的需求:产品经理给程序员50元,让买一包45元的中华烟,找回来5元钱。
程序员一听,程序里面写死了,从线路1去西大街,买完烟再沿线路2返回。
但是中途产品经理说你再买点零食回来。
程序员傻眼了!!!
得,只能程序重新设计,从线路2出发。
试想,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十年下来,有几个人能面对外国人说一口标准的英语?
编程语言也一样,有些程序员大学没好好研究编程,或者根本不是计算机系,上过几天培训班,知道编程是怎么一回事,会写if/else/for,就业所迫,就开始商业编程了。
写程序必然是指哪打哪,别的情况我不管。
这样的程序,脆弱的不敢碰,一有改动就是要性命啊。
最后一方面是:国内软件开发,开发流程不完善。有活就赶紧埋头干,干了不对再说。最终需求理解不到位,项目周期比火车还长,项目成本居高不下。
有时候拖着下巴想想,编程真是一门艺术活。
你也许感兴趣的:
- 程序员天天说“这个需求做不了”,我该不该信这个邪?
- 需求:我只是想在页面上加个链接
- 【外评】电脑从哪里获取时间?
- 【外评】为什么 Stack Overflow 正在消失?
- Android 全力押注 Rust,Linux 却在原地踏步?谷歌:用 Rust 重写固件太简单了!
- 【外评】哪些开源项目被广泛使用,但仅由少数人维护?
- 【外评】好的重构与不好的重构
- C 语言老将从中作梗,Rust for Linux 项目内讧升级!核心维护者愤然离职:不受尊重、热情被消耗光
- 【外评】代码审查反模式
- 我受够了维护 AI 生成的代码
你对本文的反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