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万小时定律去规划职业
大家好,我是涩郎,一名「知识挖掘师」兼「知识布道师」。
我最近不是在看李翔出品的《详谈:赵鹏》这本书吗?赵鹏就是 BOSS 直聘的创始人。
我感觉他对于职业规划的一个观点,我还是挺认同的,那就是:
基于一万小时定律去规划职业。
尤其是,对于一个刚毕业进入职场的新人来讲,这很重要,因为基于一万小时定律去规划职业可以让自己锻炼一门不错的技术和能力。
赵鹏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讲,他的第一个建议就是:
你千万找一个你喜欢的事,而且要喜欢的是这个事的 daily(日常),而不是这个事的结果。
他举了一个很形象的例子,比如有人说把你弄到一个岛上,关你 30 年,最后给你 1 亿美金。你倒愿意挣这 1 亿美金,可是关你这 30 年的 daily 你真的要吗?这是第一个建议。
确实如此啊,一定要找一份工作是你日常在过程当中就能够享受乐趣的,而不是仅仅只是享受结果。毕竟我们在职场上,过程要多于结果,可能熬一年才能出一次结果。
要追求的是日常(daily)喜欢,而不是追求结果的喜欢。
赵鹏说为什么要找一个喜欢的?赵鹏觉得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是责任驱动,那我可以咬住牙,遇上挫折、困难、不解时,因为责任、担当、自我约束,就跨得过去这个坎儿。但小朋友天真烂漫,不能要求这么强的责任和担当,当他遇到坎儿,遇到困难、不解,遇到成就感或正反馈不足的情况时,真正能持久支撑他的,就是兴趣的驱动,而且一定是 daily 的兴趣驱动。
而他的第二个建议就是:
你得花四五个月,仔仔细细聊,找一个你愿意跟他干四年的直接老板。
其实,不管是跟一个老板四年,还是兴趣驱动,其本质都是能稳在一个事情上足够久,从而验证一万小时定律。在一件事情上花一万小时,就可以让一个小孩有一技傍身,至少在一个问题上有点真知灼见。而不是说这儿弄了半年,那儿弄了四个月,说啥都知道,干啥啥不行,这是对人的极大不负责,也是对人的最大浪费。
四年,其实就差不多是 1 万小时,一年 300 天的工作,一天 8 个小时的话,一年就是 2400 个小时,四年差不多正好是 1 万个小时。
所以赵鹏对大学生的建议很清楚,原点是一万小时定律,为了实现这个定律,要兴趣驱动,兴趣要在 daily,而不在结果,然后这个老板、师傅要带你,所以要花足够的时间,找一个你愿意跟他四年的人。如果在本科毕业四年之后,26 岁,你能实现一万小时定律,你放心,去哪儿都有人抢着要你。
其实,还是挺有道理的, 赵鹏的这两点,我还是挺认同的。
赵鹏其实对关于去大厂工作,还是去小厂工作,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我感觉在这里也有必要跟大家分享一下。
赵鹏说:
当人们谈大厂的时候其实谈的是三句话。第一是有足够的钱发工资。关于这句话,我想反问,你现在是职业收获期还是职业成长期?在职业成长期,不要太去看大厂的所谓高工资。第二是面子,我在哪儿哪儿工作。那我要问,这个面子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有这么重要吗?你现在要面子还是要里子?第三是培训成长体系,这点我们要给大厂以严重肯定。但是同理,这个人原来是一个阿里 P8,现在在一个创业公司当技术总监,能亲自带你。你到大厂去,有相当于阿里 P8 的人带你吗?所以你与其承认一个培训成长体系,不如承认跟对了师傅对你一辈子的影响。
赵鹏还强调了一个重点:其实最容易被击破的,叫安全感。在大厂工作真的安全吗?什么叫安全?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你去了一个水波不兴的水域游泳,而是你游泳的技能可以应对各种水域。大厂创新业务线的人噼里啪啦地掉落,这个事罕见吗?有经验的招聘者看大厂员工,一定会看他原来在哪儿。
所以,当我们谈到大厂的时候,是在谈收入,谈面子,谈培训,谈安全感,这些创业公司样样都可以谈,而且可能谈得更好。所以我不觉得年轻人一定要去选所谓大厂。
我感觉赵鹏的安全感论其实跟铁饭碗论不谋而合。
安全感论:真正的安全感不是你去了一个水波不兴的水域游泳,而是你游泳的技能可以应对各种水域。
什么是铁饭碗?
铁饭碗不是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的饭,而是到什么地方都能够有饭吃。
拥有铁饭碗就必须让自己拥有到哪里都有饭吃的本领,也就是:时刻去打磨一个不容易被淘汰的技能。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什么是基于一万小时定律去规划职业?两点:
你千万找一个你喜欢的事,而且要喜欢的是这个事的 daily(日常),而不是这个事的结果。
你得花四五个月,仔仔细细聊,找一个你愿意跟他干四年的直接老板。
划重点:
基于一万小时定律去规划职业:
1、你千万找一个你喜欢的事,而且要喜欢的是这个事的 daily(日常),而不是这个事的结果。
2、你得花四五个月,仔仔细细聊,找一个你愿意跟他干四年的直接老板。
最后,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认知类公众号「涩郎」,我们一起探寻财富与精神自由之路,关注我一起认知致富。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InfoQ
共有 1 条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