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谷歌的Chrome OS是一个注定失败的操作系统?

Chrome OS是Google前些年针对桌面PC而推出的新一代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相对于传统的Windows系统,意图通过采用在线应用替换传统本地应用的办法来实现“计算资源按需分配”的远大目标。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实践与推广,Chrome OS并没能达到最初那批拥护者们的目标,考虑到Google本身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Chrome OS在真实市场中取得的成绩只能用惨淡来形容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或者评论里一直在强调“效率”这个东西的作用,如果单单仅从效率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计算资源按需分配”这个事情应该具有非常大的市场价值才对:

传统的计算设备需要在本地运行应用软件,随着软件功能的越来越强大,用户对于计算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受制于个人计算设备的体积限制,个人计算设备的性能早晚会有达到极限的那一天,实际上当前的个人计算设备市场已经有了硬件性能跟不上软件功能发展步伐的趋势。并且因为实在无法准确衡量个人对计算资源的需求强度,所以各大计算设备制造厂商也只能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性能猛兽来满足大部分用户群体的消费需求,这间接导致了大量计算资源的冗余及浪费。

Chrome OS通过提供在线应用的办法来把用户对计算性能的需求集中到云端的服务提供商,服务提供商再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来按需分配自己的计算资源。整个服务过程不仅为用户解决了计算性能不足的麻烦,还可以最大化的避免计算资源的冗余及浪费情况,这个过程也显著地提高了对“计算资源的利用效率”,拥有对传统计算资源市场的巨大革新价值。

但是,效率却不是决定这个项目是否具有价值的唯一因素——“人性的弱点”虽然听起来非常虚无缥缈,但却在实际层面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最浅显易懂的例子就是:

如果按照对效率的永恒追求来看,共同生产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才是人类世界最有效率的一种社会模式,按照理想化角度来考虑问题,整个人类种群应该很容易的就“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全球变暖新能源开发等等世界性难题”达成共识并付诸行动,可为什么实际情况跟理想状态有这样大的差距呢?答案只能是人性的弱点影响了人们作出最为符合逻辑最理智的决定。

回到最初的问题:Chrome OS为什么没能在实际应用中替换Windows成为桌面PC的主流操作系统?因为用户考虑的问题的角度与服务提供商有着显著的区别

我根本不在意多花些钱买一台预留出未来几年计算性能的服务器放在家里,这样我就不怕性能跟不上需求了。最主要的问题是万一哪天你的服务器被破坏了,那我存在你那里的信息是不是就永远消失了?与其把我 “计算能力的命运”放在你们服务商的手中,不如自己把握更加保险。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笔者认为Chrome OS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目标,根本没有完全实现的可能性。与此类似的还有自动驾驶技术,理想中一个城市内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之后确实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建通拥堵的问题(提高了道路交通的效率嘛),但是人们对于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给电脑”这件事怀有无可比拟的恐惧,可以想见如果自动驾驶系统出了一个安全事故,人们就会失去理智把这种概率性事件的性质上升到自动驾驶技术到底行不行得通的高度。相对于Chrome OS项目注定失败的结局,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存在着成功的可能性,但是难度实在是非常又非常的大(人类社会对于缓解道路交通压力的需求要远远大于替换电脑操作系统)。

写到这里,已经基本完成对本文标题的解答。不过笔者还想再多说一点乱七八糟的题外话,如果各位看官嫌罗嗦的话可以就此打住点击页面右上角的红叉叉了。

Google也好,腾讯也好,在客观上确实拥有非常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但它们肯定不是完美无缺的(也根本不存在完美无缺),它们在十几二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曾犯下无数事后看来十分低级的错误。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问题从而尽量避免“看走眼犯错误”的情况发生?接着拿Chrome OS项目来举例,很多人都仅仅看到了它能提高计算资源利用效率以及Google这样的公司做事绝对靠谱的有利一面,却不能发现或者是干脆选择性忽略“人性的弱点”对于这个项目的重大不利影响。

这当然跟个人的经验及能力存在一定的关联,但我觉得这不是重点,你需要养成一种“善于抛开表象找到事件的真实动机或者逻辑”的习惯,然后你还要形成一种基本的认知理论,即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脱离逻辑无缘无故凭空发生(产生)的,任何复杂的事件或者事物都可以凭着一条主要的基本线索寻回到它们最初的原点。这些并不需要什么特殊的能力,只要放平心态戒骄戒躁耐心积累,就自然而然地懂了会了。

关于预测未来这种事情可能很多人都会仰面朝天不以为然,但是你总不能否认规律的客观存在,而根据事物过往的发展规律来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似乎是能够说的通的。笔者就想在这里败败人品,对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经验的相关行业的未来发展做一下趋势预测,如果中了就当运气,如果错了还望海涵(更希望能够与对此感兴趣的朋友进行讨论交流):1

从我最初在《社交产品应该勿忘初衷》里抛出的观点出发,人类种群通过交流沟通行为(传递思想化解分歧)来建立起紧密的连接关系,从而能够进行种群级别的高效生产来满足物资消耗需求,所以不管在任何时代,社交通讯需求都将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一项重要需求。科技发展确实让社交通讯过程变得更便捷更高效了,但却由于某些原因并没有更进一步地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关系,我认为这就一点既是现在的难题,也是未来科技行业的发展机会。

而在另一方面,人们出于对“生产生活效率”的永恒追求(能量守恒定律限定效率不可能达到100%),永远不会停止对“科技潜力”的发掘。小型化的个人计算终端+移动互联网让我们迎来了生产生活效率大幅提升的新信息时代,但这显然不是终点。

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系统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信息本身,传播通道,信息处理(终端)设备。笔者认为其中前两项几乎不再具备非常大的优化空间,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当中,对信息处理(终端)设备的优化将是进一步提升信息传播系统效率的主要手段。

智能手机的计算性能比上一代功能机提升了成百上千倍,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让“随时随地的生产和处理信息”成为了现实,那么在后智能手机时代,什么样的信息处理设备比智能手机更能提高效率呢?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智能手机还需要在“手眼都有空”的前提条件下才能使用,那么下一代产品就是能够解放手眼的终端设备了。

这么来看,下一代的智能终端产品形态当属可穿戴设备,但是目前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态势可不太妙啊,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们都还没有找到能够彻底解放用户手眼的“可穿戴设备非接触操控过程”的解决方案。说白了,决定下一代智能设备到底有没有前景(或者说何时迎来爆发成长阶段)的关键问题不是硬件性能能不能满足用户的计算需求,而在于能不能及早实现真正的“非接触操控过程”。

不管是语音控制还是脑波控制或者是综合操控(软件)系统,都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使用智能硬件设备生产/处理信息的效率。然而这个世界上还存在一种比“非接触操控系统”更高效的系统能够帮助人们提升生产/处理信息的效率,那就是人工智能。

理论上来说,人工智能拥有庞大的计算能力和绝对理智永不犯错的巨大优势,能够帮助人们进一步地提高生产生活效率(目前的所谓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际应用只能算做最最初级的吧,但依然有所成效)。但是我们目前对人工智能的研究还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具有意识的人工智能到底会不会出现还是一个未知数,对于人工智能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是否可控)也是毫无头绪(趋势预测到这里就结束了哦)。

笔者其实是人工智能的狂热爱好者以及绝对的支持者,我相信人工智能终将突破“产生自我意识”的奇点,然后帮助人类社会迈向一个更发达更文明的发展阶段。什么,你说万一哪天人工智能脱离了人类的控制,变成电影里的“天网”要来毁灭人类怎么办?别说我打心眼里认为这种担心是在“杞人忧天”,就算我们最终无法避免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命运,那也还是需要冒着风险来让人工智能问世,至于原因嘛,说出来怕吓到你们:

随着地球可供消耗的资源的减少,人性的弱点会限制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恐怕无法凭借自身觉悟来达到团结一致应对危机的程度,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社会实现高效生产避免资源浪费,延长人类文明的存在,等待有一天科技的发展为我们带来最终的解决方案。。。。。。

本文文字及图片出自 雷锋网

你也许感兴趣的:

共有 12 条讨论

  1. 豆腐干豆腐干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垃圾
  2. 马后炮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垃圾
  3. wang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垃圾
  4. dds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垃圾
  5. 123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垃圾
  6. 111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垃圾
  7. 折丹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赞一个
  8. levis  这篇文章
  9. levis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垃圾
  10. 无知小便瞎编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笑死了垃圾
  11. 不赞同这个垃圾文 对这篇文章的反应是垃圾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